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网报道
对于旁观者,历史或许只是一段段精彩故事,经验教训,可任品味。
对于经历者,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亲历亲为,酸甜苦辣,俱在心中。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从2005年开始探索细支烟的发展,今年是第十个年头。
十年的历史,不算长,也不算短。
江苏中烟人,是这段历史的经历者。
“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十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悄然变化,细支烟由冷门烟逐渐成为中式卷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和市场认可。2014年1月至5月,全国细支烟销量达到9.9万箱,其中苏产细支烟销量为4.7万箱----江苏中烟由细支烟研发生产的先行者,逐步成为引领者。
“苏产细支烟,为苏产卷烟品牌注入了新活力,提升了品牌的鲜活感。细支烟的发展,将为苏产卷烟品牌发展再次加速、为江苏中烟再次创业提供新的动力。”江苏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曾献兵表示,细支烟将在江苏中烟品牌布局和未来规划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次关于发展潜力的讨论,一回针对性很强的国外市场考察,他们走上了细支烟的探索之路,成为国内细支烟研发生产的先行者
“作为负责任的烟草行业,降焦是行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细支烟,由于其特殊的‘身体构造’,在降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降低卷烟危害性的要求。”
“细支烟身材瘦长,不论是对于烟叶的消耗、原辅材料的消耗,还是对于能源的消耗,都比正常周长烟支低不少,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新要求。”
“细支烟的时尚感比较强,符合人们的消费潮流,容易受到新兴消费群体的青睐和欢迎。”
……
时间回到2005年。
那一年,江苏中烟南京卷烟厂围绕“十一五”期间如何深挖发展潜力、通过创新再次迎来发展的新动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其中,细支烟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一)
当时,细支烟在国外市场发展比较好。但是在国内,仍然停留在女士烟的认知上,市场接受程度并不高。
“虽然细支烟现在的市场接受程度不高,但它是江苏中烟未来技术革新的有力探索。可以选择南京卷烟厂作为基地,进行技术上的储备和生产上的探索。”2005年下半年,在一次会议上,时任南京卷烟厂副厂长、现任南京卷烟厂党委书记李鸣的发言,引起了江苏中烟领导的关注。
经过综合考虑,细支烟研发生产的任务落到了南京卷烟厂的头上。
接下来,便是市场调研与考察、技术研发与攻关、制造设备申请与购进等紧张有序而又繁琐的工作。
2005年年底,李鸣和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人员参加了国家局组织的赴韩国市场的考察。那次考察中,李鸣等人专门就韩国细支烟的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韩国的细支烟以“爱喜”为主,每年销售量约为30万箱,占终端市场销量的20%左右,是韩国卷烟市场中极为重要的力量。
那次考察,也让南京卷烟厂坚定了做好细支烟的信心和决心:“韩国跟我们都是亚洲国家,文化相近、习俗相似,韩国的细支烟可以发展得这样好,我们也一定能做出同样成功的中式细支烟。”
(二)
2006年6月,从国外进口、专门生产细支烟的卷烟机和包装机调试到位。为了确保细支烟的生产顺利,南京卷烟厂专门设置了独立的生产区域,并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生产操作人员,组成专业化的生产队伍。
随即,第一款烤烟型的“梦都”(红)款款而至。后来,薄荷味道的“梦都”(绿)也投入市场。
当时的理念还是以“学”促“研”,不仅生产设备仿照“爱喜”的标准全套购置,就连产品的规格也有学习“爱喜”的痕迹。在产品定位上,虽然总体设定体现细支烟的“时尚、个性、新潮”等理念,但还是倾向于女性消费者,选定的投放区域也是东部沿海各省会城市。可投放的结果却让人有些失望:女性消费者也并不偏好国产细支烟,销售的状况并不理想,当年产销量只有800多箱。
800多箱,在当时我国的卷烟产销量中,属于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小体量。
但是,这个数字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此。
细支烟的研发成功和顺利上市,积累了研制开发经验,也锻炼出来一支开发生产细支烟的科研队伍,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细支烟研究基础和技术开发、生产装备基础。
一个综合技术平台的打造,一种文化发展理念的转变,他们的坚持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深厚的发展底蕴使苏产细支烟迅速成为细支烟市场的领先者
“细支烟不一定要洋气,富有传统中式文化内涵的产品,或许更符合国人的审美。”
“细支烟不一定要女气,针对大多数男性消费者的定位,或许更能受到市场的认可。”
“细支烟不一定要前卫,拥有能吸引大众消费者的魅力,或许是其发展的潜力所在。”
“梦都”细支烟在市场表现中的不温不火,没有让江苏中烟人失去对细支烟的发展信心。相反,在一次次深入探讨和思考中,他们对国产细支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
(一)
“细支烟,粗支烟的效应。”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常务主任张映说,这是江苏中烟对细支烟的重新定位。
这意味着,细支烟不再定位于女士烟,而是定位于普通大众烟;这也意味着,细支烟以纤细身材在品质要素、消费感知上要实现与粗支烟的等同效应。这是对技术研发和精益制造提出的新课题。
2007年10月,江苏中烟技术中心正式成立,这为细支烟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更高更广的技术平台。
技术中心成立后第一个大的研究项目,便是研发一款重新定位的细支烟产品----配方工艺有所改进,降焦减害再进一步,口感吸味同时保证。
“我们从工艺、配方、原料、香料四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技术中心的六所三室全力配合、紧密协同,打造了一个细支烟研发的综合技术平台。”张映说,正是这个平台的打造,为今后江苏中烟细支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保持细支烟研发领先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8年,以“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定位的代表作“南京”(炫赫门)细支卷烟研制成功。在原料选取上,“南京”(炫赫门)精选自然醇化的云、贵、湘、闽及优质进口烟叶原料;在辅料选取上,应用国际先进的奥地利新型接装纸技术,选用天然草本香精香料衬托烟草本香,强化风格。和普通卷烟相比,其焦油量、一氧化碳量等均有降低。在2009年全国评烟委员会年度主题报告研讨会上,专家组对“南京”(炫赫门)进行评审,打出了92.89分的高分。
在投放市场后,“南京”(炫赫门)得到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今年“南京”(炫赫门)预计销量4.7万箱左右。
(二)
如果说“南京”(炫赫门)的发展与成功是基于江苏中烟在细支烟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那么“南京”(十二钗)的成功则是基于其在文化塑造方面的关键作用。
卷烟产品琳琅满目,如何从众多品种之中脱颖而出,是江苏中烟始终关注的问题。
李鸣认为:“品牌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结,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是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融合。一个优秀的卷烟品牌,必然具有内在的文化优势,能够把品牌带来的美好联想传达给消费者。”
善于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借鉴传统文化成分,丰富卷烟品牌文化内涵,是南京卷烟厂的一大优势。江苏中烟的“南京”品牌,商标设计就是从地方性的标志图案中汲取了营养,以传统图案为主体,使用了南京标志性的明城墙、梅花灯图案,并进行大胆组合。突出地方属性,贴近区域消费者,增加认同感,对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借助南京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深度开掘,“南京”(十二钗)实现了一次设计的创新。“南京”(十二钗)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十二钗为原型,突出了古典艺术的表现风格,并运用现代技术来处理构图与色彩,抓住人物活动的传神瞬间,再现了红楼十二钗的艺术风采,使古典美呈现得淋漓尽致,使现代人可以真正融入到其所呈现的古典氛围中。整套烟标,由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作诗、著名画家刘旦宅作画、著名书法家陈大羽作篆书,刻画具有典型性格的红楼人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仅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而且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南京”(十二钗)的出品,使“南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