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引:当前,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在全国经济运行大盘子下,行业发展面临着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等四大难题,而且这四大难题更加现实而严峻的摆在行业面前。尤其是在“保八争十”目标下,挖掘发展潜力的着力面更窄,单靠规模化的发展路径是行不通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必须依靠管理升级,走内生型增长的路径。
与此同时,因为特殊的运行体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旧习惯”的风险、内部规范的风险、不可预料的风险需要时刻加以警惕和防范。总之,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也呈现出新特征。
“新常态”表现为:一是增长速度适当回落,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回落;二是注重销售结构的优化调整,既要保持品牌的应有宽度和品规的应有精度,为全面占领市场提供品牌支撑,又要统筹好扭转“一品独大”局面和维护品牌发展健康生态之间的关系,不断巩固市场需求;三是越来越看重发展后劲的储备、关键制度的配置、基础工作的状态,这是决定长远发展的基石。
“新特征”表现为:一是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强,系统化在保障工作落实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的搭建、资源的融合,在分析信息、研究信息,进而将一般信息转化为价值信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推进主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已成为趋势;二是追求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增长,是各序列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增长,是企业各层级抱团发展、客我抱团融合的增长;三是增强制度执行的权威性,增强干部职工主动钻研业务的自觉性和一贯性。
在行业发展呈现新常态、新特征的大背景下,作为地市级烟草企业,应该将规范管理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来抓,这是企业制胜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确保行业在复杂运行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多做贡献的重要支撑,也是不断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为此,笔者结合地市级烟草企业发展实际,就进一步明晰规范管理大框架,推动企业规范本质化、内在型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卷烟营销要规范布局。作为地市级烟草企业,卷烟营销是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是直接创造效益的支柱和核心。发展水平高不高、稳不稳,营销工作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衡量标准,也是考虑其他各项工作支撑能力和保障效率的重要参考。总体来讲,地市级商业企业营销资源摆布与市场需求基本吻合,对接的效果也比较好。对于营销资源摆布,无论是精准化、精细化、精益化的支配,还是对局部细节的调控,都需要重视规范布局。规范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是普遍性的要求。
一是制定制度要规范。对市场信息采集、货源供应、客户类别管理、市场状态调控、营销风险管控等重要节点,要关注配套制度的完善,变静态管理为动态调整,切实增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严谨性,做到对接有度、衔接有方;对于现代零售终端建设、品牌培育等工作,要扎实推进标准化,把事关营销发展的实体工作做大、做强、做精。
二是执行制度要规范。围绕营销主业的制度很多,建设任务也很重。但就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而言,需要做的是执行和落实。激励什么,就要旗帜鲜明的做什么;反对什么,就要令行禁止。制度的执行除了执行主体的自觉,更需要外在的有力监督,这就需要配合健全内部监督体系,确保对重点业务的重点管理。
三是营销服务要规范。实事求是的讲,现在烟草营销服务的标准高,但落实有打折扣、搞变通的情况,“官商”思想和行为时有发生,离模式化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计,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接市场的能力需要提高,倒逼机制需要健全,帮助客户搞经营的能力需要加强,营销队伍自身建设需要提速,这是推动营销工作上新台阶的根本保障。
第二,专卖执法要规范运行。在行业自身协调健康发展的大框架中,专卖执法既是《烟草专卖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卷烟市场运行秩序的关键力量。无论是对卷烟市场营销工作发展来讲,还是对执法体系自身发展来说,烟草专卖执法的不断推进具有其更为宽泛的价值。当前,每个地市级烟草局都有硬性的卷烟打假网络案件任务,这是助推专卖打假工作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市场健康秩序负责的一种态度和担当。同时,更要重视专卖执法的规范问题。
一是执法的标准要规范。对一些宏观指导性强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一些标准性的执法规定要进行对接,对执法的程序要进行全程监督、无间断管理、社会化评价,要建立起覆盖城乡、管控有力、文明柔和的执法体系,深入推进烟草专卖执法治理卷烟市场能力现代化。
二是执法的效果要规范。作为专卖体制而言,就是要营造规范、有序、可控、干净的卷烟市场环境。专卖执法的效果评价既要看执法过程的严谨、执法推进的力度,也要看执法的社会效果、对涉烟违法行为的威慑能力。只有把对违法行为本身的打击能力与社会整体的烘托效应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彰显专卖工作的效力,也能够为行业再发展提供健康的法治空间。
三是执法的思维要规范。执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违法的人不再违法、没有违法的人不敢违法。这是执法与违法“两个阵营”的对垒和较量,需要以足够的智慧、足够的韧劲、足够的定力进行准备。正所谓打假未有穷期,要规避运动式执法、一阵风执法,要把更多的精力和视野放在日常监督方面,做到善于执法常监督、善于管理常规范。
第三,内部监督要规范到位。内部监督是保障行业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审计、监察、整顿等部门资源,要围绕规范这个大局做文章下功夫。内部监督难在真监督、实监督,贵在常提醒、多协调。当前,针对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引入专业审计的同时,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内部审计队伍素质的提升上,专业培训与走出去锻炼相结合,岗位练兵与实战操练相配套,着力推动审计的专业化进程;牢牢把控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明确风险点并针对性的提出管控措施,积极推动优化措施向机制化、常态化的方向靠拢。针对监察工作,要统筹好“管”与“放”的关系,把握执纪监督和案件查办这个重点不松手、不懈怠,坚持职能与职责挂钩、职责与执行对接,从具体的业务环节解脱出来,同步做好与关联部门的移交衔接工作,集中精力抓反面典型、抓顶风违纪、抓变相违法、抓执法违法、抓同级监督,看好门、管好人、做好事。
针对整顿工作,要与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坚持应招尽招、真招实招、能招尽招,推进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三项工作”规范运行;尊重职工代表大会机制作用,更加重视对与职工群众、与零售客户、与社会关系较大事项的公开,做到及时、高效、真实,最大限度的整合行业内外的信誉资源,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工程。针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要深刻认识到真烟非法流通是当前行业的一大隐患,如果任其蔓延扩散,必然导致行业“自毁长城”。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尤其是对监管数据的技术化处理和分析,形成对卷烟经营决策分析、过程运维、效果评价的内部管控,实现监管对象精准化、监管内容精确化、监管手段精细化,持之以恒的推动内部监督工作向效果倾斜。
第四,烟叶生产要规范严格。控烟公约带来的压力、国家对卷烟消费政策带来的宏观环境影响,对行业造成了最为直接的不利影响,由此带来了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需求的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烟叶原料面临高位库存和总量控制的双重压力,全国烟叶正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拐点。坚守烟叶年度收购计划“红线”不突破,防止烟叶大起大落已经摆在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甚至成为了行业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烟叶生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严格规范。
烟叶种植任务份额小的省份,计划量下调难以避免,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转型意识,稳妥推动烟叶种植工作合理调控。针对份额小的地区,一是要正确引导烟农把生产的注意力逐步转移到其它经济作物上来,不要盲目的一味扩大烟叶种植面积,协同烟农利用种植合作社这个大平台,整合烟叶机械、烟水配套项目等各方面资源,对烟叶种植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尽最大努力释放烟叶生产的边缘价值;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注重安全、创新品牌、满足需求上来,通过发展特色优质原料赢得工业企业订单。
同时,要加强烟叶生产科研攻关能力建设,引入QC课题研究概念,对优化烟叶生产结构、烟叶生产撤出后土壤改良等进行系统研究,为行业烟叶生产循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当前,烟叶收购期临近,加强烟叶收购监管已迫在眉睫,属地基层烟草局要切实整合稽查力量,发挥群众力量,把握监管重点,尽心尽力维护烟叶收购良好秩序;要规范烟叶收购管理,确保级别与价格对应、落实惠农政策,确保不适用鲜烟叶及时得到综合处理,确保超产烟叶得到控制和消化;要规范烟叶生产设施管理,“管”、“用”结合,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烟叶生产配套设备的应有作用,全方位保障人、财、物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