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烟微公众号报道 宋丙寅,1925年出生,河北肃宁县窝北镇杏园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本村儿童团长、七区区委书记,南下后历任安徽省当涂县委组织部长,云南省宣威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云南省富源县委书记,云南省玉溪地委书记,云南省曲靖地委书记,1983年云南省供销社以正厅级干部离休。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今天的人们说起云南,脑海中浮现的是云雾缭绕的山、满江春意的水、争香竞艳的花,处处一派迷人、美丽的景象。而在那个年代,却是边远、蛮荒之地。宋老所在的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首先克服的就是三千里行军的艰苦。
据宋老回忆:背着包袱,走了三千里,从安徽走到云南,三千里的行军。走了好几个月,一天六十里路。中间休息一天,太艰苦的是那一段。脚也肿,腿也肿,走得太多,天天走。
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艰苦行军对宋老来说应该是庆幸的,因为那毕竟只是身体上的劳累。而到了云南之后,他们所面临的却是让人身心俱疲的匪患。
宋丙寅回忆说:云南的土匪叫地霸武装,每个地主都有一二十个土匪给他护院。咱们一搞民主改革以后,这些人就反叛。他一反叛,地主和地主联合起来,他就跟我们对抗。那时候都有部队,都一个营一个营的带着,那是初期的时候。这个地主消灭了以后,这个就好一点了,就是暗藏的土匪了,像国民党留下的一些特务啦,留下的一些残匪啦,他们联合起来。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宋老在云南,先后任宣威县委组织部长、富源县委书记、宣威县委书记、玉溪地委书记、曲靖地委书记。讲到地方武装,宋老说虽然那时候剿匪是部队的事儿,但是土匪都是和地主相勾结的,所以他们每次出门的时候,都要带着武器。
工作队与土匪遭遇战是经常的事,造成许多地方干部牺牲,让人心痛。宋丙寅说:我到宣威当县委书记的时候,我和山东的几个人,有六七个人,每一个人都挎着一个卡宾枪,外面三个保安团,国民党的保安团,这是要叛变的,三四千土匪围着那个城,我们就十几个人守那个城,最后他没敢打,最后部队散了他们就解散了。
1952年以后,云南省开展农村土地改革,基层建立了我党政权,也有了群众基础,匪患随之消除,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向发展经济。1958年5月5日,中共八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各省选派一到两名县委书记列席会议,时任宣威县委书记的宋老就是其中之一。在会上,他的一篇名为《宣威大办地方工业》的发言,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赏。
宋丙寅回忆:当时这篇文章就取得了大会秘书处的同意,那天正是毛主席主持这个会议。他在第一排单独一个座位,第二排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排中央委员和省的省委书记,各省的省委书记,叫我去发言。这个时候我满头大汗,我就上了台。该我发言了,毛主席主持会议,叫我发言,发言发到“利用残疾人,编草鞋,还有其他东西了,就是利用残疾人搞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讲到这个地方,我就听到毛主席,哈哈哈哈一笑。他这一笑就不得了呀,全场鼓掌。这是当时那会上的情况。下了会以后,人民日报,各省的报纸,红旗杂志,都想采访我。北京大学、云南外贸学院、国家机关党委,非请我作报告,作了报告以后,各个省的报纸、红旗杂志、北京日报,各个报各个刊物都有了。
玉溪市是云南省第三大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总面积一万五千多平方千米,这里因粮食高产,烟叶质地优良而享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的美誉。宋老担任玉溪地委书记期间,主抓的就是卷烟产业,并亲自为香烟取名为“玉溪”牌。
宋丙寅说:那个时候地方财政60%是靠这个烟。没有这个烟之后,地方上一个钱都没有,什么事都办不了。玉溪就跟昆明竞争,竞争是云烟,我就起个玉溪名跟这个云烟竞争,这个我完全能竞争过它,因为它的烟叶属地在我这个地区。
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玉溪卷烟厂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型卷烟企业,并以“红塔山”、“阿诗玛”、“恭贺新禧”、“玉溪” 等品牌闻名全国。
在云南工作的几十年里,宋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他经常步行下乡工作,无论是在平坦的小路,还是崎岖的山道上,都留下了他深情的足迹。
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视察玉溪,地委书记宋丙寅(左后戴帽子者)陪同。
1983年,宋老在云南省供销社正厅级干部的岗位上离休。离开肃宁的70年中,近30年没回过家乡,今年整整90岁高龄的宋老在儿女的陪同下回到老家杏园村。乡音未改,鬓已斑白,但是再长的时间也阻挡不了宋老与故土之间的深情。
当年主政玉溪时,家乡肃宁常有乡亲求助,无论是粮食还是化肥,宋老都不打折扣地满足,唯独有人要玉溪香烟时宋老说,烟这东西百害无一益,影响身体健康,一盒不给!
来源:据肃宁大喇叭公众号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