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央广网报道 “最严控烟令”的京版控烟条例实施,首都公共场所二手被动吸烟之害将终结。时值第28个世界无烟日,世卫组织为北京点赞,颁发“世界无烟日奖”。北京高调控烟之举引发舆论和国民关注与热议。笔者以为,通过硬手段彻底控制住“烟祸”,还需软硬结合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方能达到目的。
有一组过去11年的统计数据,可表明控烟形势依然严峻。2003年11月我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2004至2014年,全国卷烟生产总量从18744亿支,增加到2014年的26098亿支,十一年间增加了7354亿支,增长率39%。把一支支国产卷烟排队,可绕地球5.2万圈。在巨大税收面前,烟草经济成为支柱产业,涌现出不少的烟草大省和烟草大县。
数字透射出的情况是惊人的,但烟民队伍依旧在壮大,烟草已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可以说国人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仍然不足,很多人视而不见,整个社会难以形成好的控烟氛围。3/4以上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暴露的危害。
酒驾执法收效显著,而控烟执法却困难重重。事实证明控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条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六项控烟措施包括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税等。任何一项短板都会影响整个控烟进程。在北京之前,全国已有上海、杭州、广州、天津、深圳等十余个城市出台了控烟条例,虽然各地都有自己堪称“最严”的法规,但法规执行似乎都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烟草危害的社会认知,控烟执法的诸多障碍,烟草行业特殊体制,这些都是控烟路上的共同难题。我国烟草行业体制还有个尴尬的现状,国家烟草专卖局一方面肩负立法和敦促禁烟工作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承担促进中国烟草产业发展,增加生产销售的职责。“左手控烟、右手卖烟,卖烟给力、控烟不力”,这成为国内外舆论对于中国烟草体制的形象比喻。这样的体制下,难有效控烟,在行业利益下,烟草企业还曾以多种方式误导公众和烟民。
控烟要大见成效,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看到了极积的因素正在累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20年来首次修订广告法,禁止烟草广告,6年来首度调整烟草消费税,实现税价联动,中办、国办还出台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政策,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由世界上最大烟草生产、消费国开始向世界上最积极控烟国转变,助力“健康中国”。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控烟的正策和氛围的最佳时期,通过软硬结合综合措施多管齐下,烟祸是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下的。提高烟草消费税就是一个多赢的手段,可大幅提高财政收入,利国利民。改革控烟体制缺陷,最终让政府回归自己的管理角色,企业要按照经济规律来运转,让控烟法律真正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