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冬,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建新村连绵的山坡上,红彤彤的苹果便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漫山的果香扑鼻而来。
“叔叔,今年可赚大钱了吧!” 烟站的技术员笑着跟果园主人赵智泉打招呼。赵智泉双手不停,边摘苹果边应道:“是啊,时候掐的准,烟卖完刚好摘苹果,能挣两份钱!”
赵智泉的家人在采摘苹果。摄/赵智泉
赵智泉,是这片土地上一位实打实与烤烟打了26年交道的老把式。起初,他仅有5亩地用于烤烟种植,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儿,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种植经验,还不忘时时汲取前沿农业知识,在17年前成功转型成为备受尊崇的烟技员,更是在四里八乡打响了种烟能手的名号,如今将烟地扩大到了25亩。
8年前,家中突生变故,父亲年迈体衰,无力继续操持家中那20多亩土地,重担便全落在了赵智泉肩上。那个时候,他家劳动力匮乏,自己身体状况也欠佳,望着家中田地,赵智泉陷入沉思,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成形 —— 种植苹果,与烤烟错峰经营,填补农时空白。
“当时咋就想到种苹果了呀,叔叔?” 烟站技术员追问道。赵智泉直起身,指向这片山川,目光中满是笃定:“咱建新村,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悬殊,果子糖分积累轻轻松松;再者,烟草公司前些年给咱修的烟水工程、水窖,都紧挨着这片苹果林,浇水、管护,那叫一个方便!”
这些专为烤烟打造的基础设施,成了赵智泉苹果种植路上的重要保障。不仅如此,多年烤烟种植里练就的打顶封杈壮株技巧,被他巧妙迁移到苹果培育上,苹果树枝条愈发壮实,挂果量、果子品质蹭蹭上涨。
土地再肥沃,也经不住连年同种作物的 “索取”。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成了摆在眼前的棘手难题。前年,赵智泉在烟站组织的培训里,敏锐捕捉到腐熟有机肥这一 “良方”。培训一结束,他马不停蹄赶回家,依着所学,亲手捣鼓起有机肥制作,去年先在小块烟田小试牛刀,烟株像是被施了 “魔法”,抗病性大幅提升。见成效斐然,今年他一鼓作气,全面推广,烤烟产量直线攀升;同时,苹果林也 “沾了光”,用上这有机肥。
“叔叔,苹果林用上腐熟有机肥,效果咋样?” 烟站技术员问道。赵智泉笑得眼睛眯成缝:“效果太明显!就说挂果率,去年亩产才 1400 多公斤,今年估摸能到 1600 多公斤!”
在大东乡,烤烟产业一直是地方经济支柱。多年来,靠着烟农们辛勤耕耘、技术迭代,为区域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活力,撑起诸多家庭生计。可土地面积只有这一点,单一产业收入还是有限。赵智泉的 “烟果套种” 模式,恰似一场及时雨,为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探出新路。
周边农户瞧在眼里,心动不已,纷纷上门取经。赵智泉来者不拒,倾囊相授苹果树矮化壮株、腐熟有机肥施用的独家窍门,带着大伙一起解决种植难题。村里的许多种植户原本产量、品质不太如意的,跟着赵智泉学习、实践一年后便有了改观。
如今,在建新村,越来越多农户效仿赵智泉,加入烟果套种行列。村里顺势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统一标准、打通销路,“建新苹果” 逐渐声名远扬,附加值不断攀升,成了游客必尝特产、伴手礼。村里经济愈发红火,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民宿、农家乐顺势而起,产业链不断延伸。
赵智泉,这位朴实憨厚的农民,用双手在土地里刨出 “金疙瘩”,更用自己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乐于助人的精神,感染带动乡亲。他是田间地头的探索者,是乡村经济转型浪潮里的 “弄潮儿”,在他身后,是大东乡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坚实脚印,一路向前,迈向富足。未来,相信会有更多 “赵智泉” 涌现,续写这片土地的丰收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