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雅江谷地,阳光和煦温暖。
搬把椅子,披件外套,桑吉卓玛带着1岁多的儿子,坐在小院门口玩耍。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母子俩的身后,是他们居住了3年多的新居。安置点里,一栋栋白墙红顶的藏式民居整齐排列,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通达,家家户户房顶五星红旗飘扬,周边医院、学校、市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生活极为便利。
此时,桑吉卓玛的丈夫伦珠正在“犊牛岛”内检查憨厚可爱的小牛犊,填写工作日志。
这里是安置点配套项目森布日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伦珠在这家公司担任繁育员。这座智慧牧场应用数字化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同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完善防寒保暖等设施,营造适宜奶牛生活的舒适环境。
假如他们的视线可以穿越群山,将会抵达近千公里外的故乡——那曲市双湖县嘎措乡。
2019年12月,伦珠一家作为首批搬迁户,与4000多名乡亲们一起,移居到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他们多数来自那曲市双湖县。那里位于西藏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作“生命禁区”。
奶牛住进了现代牧场。
为了更好兼顾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自2019年西藏实施大规模极高海拔生态搬迁以来,已有3万多农牧民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森布日定居,过上了与祖辈不同的新生活。
“离开家乡,离开草原,起初非常不舍,但是,搬过来之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买东西、上学、看病太方便了,现在来看还是搬得好。”伦珠说。
从“生命禁区”搬出的农牧民,过得如何?记者从伦珠的家庭账本,一窥搬迁群众的新“牧场”新生活。
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能致富”?西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发挥驻地优势,积极对接行业援藏资金的落实,在森布日安置点以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矮化苹果种植基地为载体,强化全产业链支撑,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就业。
其中,作为当地优势资源与现代化经营有机融合的代表性企业,森布日现代牧场的牛群增长、犊牛成活率、技术及管理等各项生产指标处于全区领先水平。“奶牛存栏1100余头,日产奶量达14吨,我们致力于打造高原奶牛养殖标杆牧场,是自治区对标国内一流企业建设的智能化、规模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奶牛牧场。”听完负责人强巴次仁的介绍,记者盘算起来,钱从哪里来?
“发展大型一体化优质原奶加工基地,资金是最大瓶颈。烟草行业援藏资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山南市农业农村局的黄卫军说。
矮化苹果种植基地。
森布日现代牧场项目(一期、二期)包括奶牛养殖基地、现代和传统饲草种植基地、牧草加工厂、自动化生物基质工厂等。该项目是烟草行业援藏兴边富民工程项目之一,使用行业“十四五”时期援藏资金7500万元。
项目建设期间,当地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22.67万元,租用当地机械设备带动群众增收1200余万元,带动就业285人,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36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通过在项目区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项目建成并运营以来,结合扶贫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为极高海拔搬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
对于像伦珠一样的牧民来说,这或许是距离最远的一次迁徙,但更是向着美好生活前进的一大步。“公司统一安排食宿,除去‘五险一金’,每月平均收入5000余元。”伦珠高兴地说,公司除了定期开展培训,还组织员工分批到陕西、安徽、四川等地进行跟班学习,“繁育技能提升了,通过考核、职级上升,工资还能再涨”。
现代牧场配套设施完善。
为了让搬迁群众享受到更多产业红利,森布日现代牧场拉动饲料种植加工、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并与附近村庄签订装卸物资协议,促进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构建“粮草兼顾、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的新型农牧业经营模式。
“哥哥和弟弟在牧场从事装卸饲料的工作,每周一到两次。单单这一项,每年就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伦珠说。
搬迁后,靠着全家人的劳动和双湖县草场保护的政策性收入,伦珠一家6口年收入稳定在五六十万元。
“就问一句,咱们现在的新生活牛不牛?”
“牛,真牛!”
安置点配套项目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经济效益,还有对未来的许诺。其辐射带动作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等孩子上幼儿园后,我打算学点厨艺,然后开一家甜茶馆。”桑吉卓玛也曾经担心,不放牧,一家人该如何营生。但是,搬到新家后她发现,就业选择十分丰富。
在西藏烟草的帮扶下,森布日已完成矮化苹果基地、现代牧场等产业布局;安置点开设了裁缝、烹饪、驾驶等技能培训班;与拉萨等地企业沟通搭桥,让青年有机会外出工作;当地的搬迁工程项目、绿化养护公司也提供了不少岗位。
和伦珠家一样,对于未来,不少搬迁农牧民都有自己全新的计划。告别苦寒高远,他们都在追逐幸福的路上不懈前行。
(记者 李季 通讯员 姜银宝 郭得敏/文 记者 江一舟/视频 记者 刘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