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能力能不能满足送货需求?怎样解决电池易老化“掉电”难题?雨季、高温等特殊情况下如何保障行车安全?
“1233”管理应用经验,即建立一套线路适配机制、制定两项安全管理制度、关注3个环节、配套3个应急预案。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优劣特点,创新实践,一一破题,逐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1233”管理应用经验,即建立一套线路适配机制、制定两项安全管理制度、关注3个环节、配套3个应急预案。
续航能力事关配送作业可否顺利完成,福州市局(公司)根据不同新能源车型的续航差异,从三个层面构建一套“车与路”适配机制。结合城乡不同配送区域特点,他们将车身较小的新能源车作为城区线路配送的主力车型,装载量大的作为乡村线路配送的主力车型,实现车身车载与线路路况适配;基于不同路况、速度和载重量,将车辆续航细分为工况续航里程、实测续航里程和高速续航里程,以实测续航里程为基准,同时单独考虑高速线路,确保适配线路里程应不高于实测续航里程的80%;根据车龄车况,每年组织一次线路优化,确保实测续航能力满足业务需要,同时将短途线路聚类成适合新能源汽车配送的5个区,确保车辆与线路适配。
为确保行车安全和充电安全,他们制定新能源汽车操作规范,要求出车前观察仪表盘三个指示灯,驾驶中注意起步轻踩油门、过坎小心底盘电池、靠近行人主动鸣笛避让,车辆停放遮阳区避免暴晒、停放独立区避开易燃物、停放高位区避免涉水;制定充电桩管理制度,明确“专人专车专位”管理模式,采用“浅充浅放”和“日常慢充、快充报备”的充电方式。
针对电池老化导致“掉电”问题,他们围绕选、用、管三个环节下功夫:严格采购标准,选择有信誉的电池供应商,同时严格筛选维修厂;严格充电和检测标准,要求驾驶员严格遵守充电和放电规则,联系电池厂家每年做一次全面检测,引入第三方交叉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强化管理优化电池动力情况数据收集、分析和改进流程,持续监测续航波动,确保车辆始终处于优质运行状态。
结合福州雨季长、夏季异常高温等气候特点,以及高峰期实际作业需要,以安全为第一原则,福州市局(公司)配套建立了涉水、驾驶途中起火和高峰期配送应急预案。比如,他们明确要求非必要不涉水,规定雨天充电须检查充电口和线路是否干燥、有危险隐患不充电,车辆涉水后经维修厂检查线路和电池。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福州市局(公司)实现了新能源送货车从0到1再到N的推广应用。截至目前,新能源送货车占比达33.33%。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百公里耗能费用平均下降60%,累计耗能成本减少约42万元,累计减少碳排放量446.9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