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技改后的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卷烟厂生机盎然。卷接包车间里,十二条整齐划一的ZJ118-ZB45机组稳定运行,一番热火朝天。
换下“老爷车”,配上新装备,滁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滁烟人主动“求学”,虚心“补课”,在设备升级上学会“自己走”,在追赶先进中“抢一拍”,努力走好升级转型的每一步。
“设备升级转型的每一步都十分不易,对于我们而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最美的风景。”滁州卷烟厂卷接包车间负责人崔道平感慨。
从“跟人学”到“自己走”
回首往昔,滁州卷烟厂设备升级转型之路一步一风景,行而不辍。
2017年,第一台ZJ118卷接机组落户滁烟;2021年三台ZJ118卷接机组在硬盒生产线上线;整体搬迁完成后,卷接包车间12条线统一配齐配满J118-ZB45机型,主力生产设备持续“量变”。
在追求“量变”转向“质变”的过程中,滁烟人积极向兄弟烟厂请教、向先进企业看齐,主动“求学”。对外开展岗位技能交流,选派操作、维修骨干人员赴兄弟烟厂学习培训,对内安排青年员工全程跟进新设备调试。将学与练结合,全面覆盖操作、维修人员及技术储备人员;与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开展对标交流,完善标准体系,形成逐级逐项、自上而下的设备管理模式,跟据设备运行情况和产品指标,制定个性化维修措施,强化设备的精益化管理。
“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中爬起来,在不断地试错中才能找到最优的解决的办法。”卷接维修组长方国强面对ZJ118频繁出现故障,给组员鼓劲加油。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在设备升级转型的路上,滁烟坚持走出去拓眼界、拉标杆争先锋,在操作维修、设备管理等方面获取了宝贵经验,积攒了“自己走”的底气。
设备保养上,结合学习经验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深度保养+轮保”维保模式,编制设备运行日报,制定详尽维修计划,实施夜班保养时间安排维修的机制,让设备隐患故障“不过夜”。
质量把控上,以安徽中烟工艺质量融合路线为指导,瞄准滁烟质量工厂建设目标,构建车间“工艺、设备、质量”三者融合机制,以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方式,强化生产过程关键工序、节点质量风险防控要点,提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安全管理上,根植“红线意识”,紧扣上级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和方法,举一反三,编制新旧机型转换期间培训教育手册,常态化开展操作维修岗位互换人员的岗前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和安全知识培训,确保职工熟知各岗位安全隐患点及对应解决措施。
2023年10月24日,距离搬入新厂仅两月余,滁烟便迎来了第一次公司设备测试,当日卷接包装机组设备实测效率99.05% ,获得了安徽中烟制造部的高度肯定。
技改后的装封箱机区域。王婷婷 摄
从“慢一步”到“抢一拍”
对于缺少一轮技改的滁州卷烟厂而言,他们自知“慢一步”就是“步步慢”,落人一步的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水平、设备性能等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
在抢抓“十四五”技改机遇的基础上,滁州卷烟厂厂党委在后续发展上定下“抢一拍”的节奏,在用好统一化新设备上的赛道上持续发力,瞄定先进标杆,加快整体工作步伐,“抢”回落下一轮技改的时间,“赶”上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他们抢队伍建设“节拍”。承接落实行业、安徽中烟人才队伍建设部署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专业化+综合性”培养方式,在加快信息化设备投入使用的同时,吸收生产一线骨干力量成立“数创小组”,车间维修、管理、操作骨干约30余人参与,首次探索建立生产制造环节信息化生产保障队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8月“黄山杯”技术比武为契机,把重点落在35周岁以下青年身上,培养一批集操作维修、智能化运用技术技能于一身的综合素质队伍,从设备转型、智能制造、工艺质量等专业方向促进队伍素质能力提升。
数字化生产现场。王婷婷 摄
他们抢智能化建设“节拍”。介入MES系统、生产智能化场景建设,提前思考智能化系统在管理上的应用,尝试与“条盒件”关联等系统联动,建立材料消耗、设备运行、质量缺陷、安全风险、生产效能等五个维度的分析模型,为下一步优化生产组织提供底层数字支撑。
他们抢生产管理“节拍”。到宁波、涪陵、常德等地,向先进卷烟厂“取经”,靠前主动作为,发挥设备型号统一优势,不断对设备精细化保养、流程化保养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持续推动数字化赋能质量管控,优化产品质量过程控制能力,完善全过程追溯和工艺防差错体系,提升均质化生产能力。
怀揣美好,铿锵向前。作为后发追赶者,滁州卷烟厂将奋力追、努力赶,向高平台借力推动设备升级改造,在追梦路上迎来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