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草行业高标准打造产业综合体试点,推动烟叶主业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农增收成效明显,很多种烟村摆脱贫困,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然而,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烟叶产业的比较效益正在逐年降低。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做好产业融合?如何让烟叶产业持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全国多地烟区的做法~
云南烟区:念好“致富经” 打造新高地
云南罗平县油菜花海。曲靖市局(公司)供图
每年七八月份,云南苍山脚下,洱海岸边,万亩烟田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烟田旁,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生村和洱海生态廊道。村落里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古桥、古庙、古树、古戏台等历史悠久。洱海生态廊道全长129公里,有超过790公顷的生态湿地和湖滨缓冲带,是大理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在这片旅游资源的集中地,万亩烟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农闲或轮作时,烟农们会种上五彩斑斓的七彩水稻和彩色油菜,每到旅游旺季,数以十万计的游客前来游玩。此外,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还打造了九品香水莲观光旅游景区和生态养殖垂钓区,大大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之所以选择“烟叶+旅游”的农业生产、观光发展模式,是基于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方发展实际的需要。云南烟区结合区域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样板,帮助烟农念好“致富经”,打造新高地。
云南省腾冲市沙坝村开始轮作烤烟与万寿菊,夏秋时节,大面积的万寿菊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图为近日游客在沙坝村万寿菊花丛中留影。杨聪娟摄
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负责人看来,借助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烟叶+”的田园观景点,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烟草行业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具体体现。
家住旧屋基乡的烟农王金成,2006年依靠种烟收入在村里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2018年,他抓住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烟草部门搭建“烟叶+旅游”产业模式的契机,购置了一个院子和两间砖房,开起了“农家乐”。
王金成给记者介绍说,在旅游旺季,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要接待200名游客,仅农家乐一项,每年就可增收13万元左右。
“烟叶+旅游”,为云岭高原的烟农开辟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增收新路径,打开了产业增效、烟农致富的一片新天地,也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记者 杜星霖/文)
四川烟区:立足“产业链” 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四川凉山烟区采取苦荞麦与烟叶轮作的模式,助力烟农增收致富。图为西昌正中食品公司苦荞产品流水线加工车间。周朋 周国璐摄影报道
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哈哈烟区产业综合体,这里建有高效生态有机肥料厂、生物质燃料生产厂和烟田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等配套产业项目,实现了以烟叶生产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高效生态有机肥料厂是采用“合作社+龙头企业+烟农”模式建设成的。在这里,烟农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统一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然后租给肥料厂使用,烟农得到土地流转金;每生产1吨高效农家肥,合作社可分红55元,每年预计收益110万元以上;烟农可以在肥料厂打工赚钱,合作社年底再以分红的形式给大家分红,让烟农得到“土地流转+分红+务工”的收益,形成了烟农“自家田里打工、自己村里上班”的新生产格局。
冕宁县哈哈现代烟草农业园区5万亩集中连片烟田一角。周国璐摄
四川烟区在稳定烟叶主业、保障特色优质烟叶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元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提高烟田复种指数,建设有机肥生产加工、生物质燃料生产、烟田废弃物回收加工处理等配套产业项目,围绕土地流转、生产组织、渠道拓展等环节,开展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深度参与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烟区紧扣烟叶生产上下游,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引导烟农和合作社建立、完善“烟叶秸秆生产有机肥—有机肥还田”“烟叶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料烘烤烟叶—生物质燃料灰分还田”“烟田地膜回收—再利用生产烟用物资”等多条绿色循环发展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将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烟区、留给烟农。
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四川烟区采用“烟草行业+科研院所+龙头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发挥各方优势,激发主体活力,行业引导整体推进,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龙头企业提供销售渠道,合作社以土地及设备入股,有效汇集了多产业协调发展的合力,初步形成了“产销紧密对接、村社联合经营、专业服务支撑”的经营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产业化经营。
(记者 冯俊霞/文)
贵州遵义烟区:璀璨“珍珠”耀黔北
贵州遵义烟区在产业综合体建设中着力培养种植主体和产业工人两支队伍,让当地群众享受到综合体建设的红利。图为产业工人在烟田劳作。吴清海摄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通过重点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稳固烟叶基础,凸显遵义烟叶“蜜甜香”品牌特色,全力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
遵义各地烟区产业综合体利用区位、设施优势,进一步完善有机肥集制工场、地膜回收工场和生物质工场“三场合一”运行机制,引导合作社开展烤烟废弃资源产业化利用。
走进遵义各地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花茂综合体,烟叶与水稻轮作,与蔬菜既轮作又茬作,一年四季为烟农带去收益;在凤冈临江综合体,主干道一边是烤烟一边是水稻,已成为当地的一大风景,烤烟品质突出,水稻颗粒饱满;在桐梓九坝综合体的核心区——山堡村,烤烟与西红柿、西瓜等作物相映成趣,不少烟农还在家做起农家乐生意,家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花茂产业综合体土坝区域,当地烟农利用插秧机开展水稻插秧作业。张灿摄
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在产业布局上,遵义市局(公司)始终突出烟叶主体地位。
遵义市局(公司)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坝区耕地资源优势与区域稻米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粮烟互补的高效特色产业,形成“以烟稳粮、以粮促烟、烟稻共生”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烟叶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此外,各综合体引入与烟叶协调发展、互补高效的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烟稻轮作、种养结合、烟蔬茬作等多种基本烟田高效种植模式。
桐梓茅石综合体是烟叶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突出样本。茅石烟站站长张宏兵告诉记者,老高山食品有限公司是桐梓县的龙头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蔬菜原料。在综合体建设中,桐梓县局(分公司)与老高山公司积极协商,大力发展“烤烟+蔬菜”种植,每年提前与老高山公司对接订单,让综合体内的农户按订单开展蔬菜种植。
得益于高度的统筹规划,在综合体内,遵义市局(公司)实现管理创新,健全完善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专业服务体系,深翻整地、旋耕起垄、培土上厢等环节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烟叶生产全过程用工进一步减少,综合体内烟农烟叶户均产值23万余元,烟叶规模经营的效益优势进一步显现,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 吴清海 通讯员 张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