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烟农是烟叶发展的基础,为稳定烟区烤烟生产规模,提高烟叶生产质量,确保卷烟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在产、质量方面能够得到有利的保障,提高第一车间操作者的素质及操作水平势在必行。
一、提高烟农素质的必要性
烟农素质的高低是烟区烟叶发展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烟农种不种烟、种植多少决定了烟叶发展规模,烟农的技术水平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筹码。可以说,决定烟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于提高烟农素质和竞争力。
烟叶生产中技术指导服务部门提供的技术方案再高、再好,关键还是看烟农——第一车间操作者的执行、落实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在一次技术的推广时,到了烟农这一关就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烟农水平参差不齐。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烟农就不明方法,酸性和碱性,防治药剂和叶面肥,搞一个大杂烩,致使轻则失去药效、肥效,重则导致伤及烟苗甚至死亡。
二是烟农存在观念陈旧的我行我素问题。如在施肥方案方面,打顶、烘烤等多方面不听烟技员的指导,我行我素,使技术得不到推广,质量不但提不高反倒下降。
三是烟农的思想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如卖烟叶掺杂使假,有意混部位、大把头、夹心烟、差烟扎把,水分超标等。
烟农文化水平低,大部分是小学至初中文化,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多数,又有传统的习性和观念,使得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随着卷烟工业的需求及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及时的提高烟农素质,改变培训方式是必然。
二、传统培训方式存在的缺陷
1、内容单一
平常意义上的培训主要是指烟农上技术课,而提高烟农素质,不是简单的培训问题,而应该把烟农行为规范、烟叶政策、政府和公司的措施、产销形势、发展趋势等与技术课一同或结合起来讲,这些内容才能构成烟农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培训会只是单一的技术培训;
2、方式老化
烟农的种烟知识和技术目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家里人传授、看周边人种、听技术员讲。家里人传授的是传统,看周边人种是自学,听技术人员讲是学习,这几种方式缺一不可,但弊端也是易见。首先是学的不完整,每家在种植上都有自己的长项,但也有短项,技术人员一般是靠自己的经验和公司、烟站的培训学习后再讲课,这些烟农技术员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学得也不够全面,去和烟农讲课时,大部分也和烟农一样对于一些新技术的掌握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授课时烟农接受能力差
烟技员在培训及推广一项新技术时,有部分烟农都认为是我们技术部门要他干,或他们是在帮我们干,这样摆出困难,理由一大堆。而反之有一些烟农能接受的就会好好钻研,会克服困难,自己解决问题。
要转变烟农的观念才能实现技术素质的提高,把培训烟农提高素质当作是发动群众、转变观念的一场大行动,把烟农意识深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才能出现高素质、高技术烟农,整体的种烟水平才会真正的提高。
三、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单一的讲课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烟农的需求,必须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把技术传授给烟农。
1、刻录光盘、影碟等媒介传播技术。可分阶段的把育苗、栽培、烘烤、分级及一些新技术,录制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各个烟农手中,大部分烟农家中都有VCD机,使烟农在家中就可学到新的技术,看到市场的形势及政府的政策。
2、利用电视讲座。电视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娱乐形式,通闭路电视已全部开通,可通过县广电局分阶段专项开通一个电视讲座,让全县烟农都可以看到、学到;
3、成立专职培训队伍。公司选用一些文化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才作为专职烟农教师。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技术要领通俗化,主要的工作就是走村串户,专门给烟农进行普及技术的课程,解答疑难问题,提高烟农整体水平。
四、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通俗易懂
因为教学对象是文化素质较低的烟农,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不能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教材一样,专业术语一大堆,这样只会是对牛弹琴。授课时要通俗易懂,多举例子,多打比方,语言用词应亲切感人贴切烟农。应采取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大量用真人真事,贴近群众,贴近烟农。
在技术方面要规范统一,如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烟农不知道听谁说,到最后还是不明白。
在内容方面应丰富,除技术方面外,还要把当前的政策、烟叶市场的要求及卷烟工业的需求向烟农宣传,认真分析探讨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一些较好的技术经验。
若要提高烟农种烟水平,提高烟农整体素质,还需靠技术部门来培训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烟农。为生产优质烟叶,做好前提,为烟叶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