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12月,告别的气息便一点点弥漫开来。2019年的12月也不例外,但却又跟往年有所不同,因为这是21世纪10年代的末尾。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回过头去看到的,除了过去1年的成长变化,更有过往10年乃至上上个10年的沧桑轮转。
今天的点滴变化,都早已在过往埋下了伏笔。
2019年的中国烟草,一、二类烟已经成为商业销量、销售收入的双重支撑,也构成了销量增长、收入增长的绝对主力。而在10年之前的2010年,三、四类烟还是销量的主要来源。
一、二类烟的快速增长,也成为大品牌的重要发展指标。继2011年“芙蓉王”首次突破百万箱,引领一类烟百万箱时代以来,2019年已经有5个品牌的一类烟超过百万箱。而如果把一、二类烟加起来,从2018年开始,则已经有6个品牌超过百万箱,其中“利群”达到300万箱,“黄鹤楼”达到 200万箱。销量的高结构也带来了销售收入的突破,“中华”在2018年首次突破1500亿之后,另有“利群”、“云烟”、“芙蓉王”和“黄鹤楼”4个品牌突破了千亿元。
从更大范围来看,29个重点品牌除1个品牌之外,均实现了一、二类烟的销量增长,有3个品牌增量超过10万箱,8个增量达到5万箱以上。
这样高水平的发展让人振奋,却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不禁想起,在10年之前,行业才刚刚喊出“卷烟上水平”的口号。
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上,国家局提出了“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其中最为核心,也是“卷烟上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以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为目标,努力推动品牌发展上水平。“品牌发展上水平”进一步量化为“532”、“461”发展目标,即:争取用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着力培育2个年产量在500万箱、3个300万箱、5个200万箱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争取到2015年,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6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
彼时,“532”迅速成为大品牌的门槛与门票。不过,在“461”昂首阔步、超前超量的身后,却是一度看似近在咫尺却迄今仍未达成的“532”。
现在,我们明白了依靠三类烟很难做成大品牌,以三类烟为主的“532”也不是大品牌。而透过“532”、“461”不同的发展轨迹,还原的是规模结构化之路的越跑越窄,而结构规模化之路开始可能艰难,但越往后越宽广。
2019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提出了全新的“136”、“345”发展目标,即通过未来4-5年的努力,在中高端卷烟形成“136”品牌规模(1个年销量规模超350万箱,3个超200万箱,6个超100万箱);“345”品牌效益(3个年批发销售额超1500亿元,4个超过1000个亿元,5个超600个亿元)。注意,这里的前提是中高端卷烟。
这一全新发展目标提出后,与10年前行业言品牌必谈“532”、“461”不同,反而对“136”、“345”的数字目标比较淡化,强调的是高质量的要求、高质量的标准、高质量的过程。所以,“136”、“345”在时间进度上,早一点晚一点、快一点慢一点反而不是问题,关键是持续提升中式卷烟品牌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而在更长远的发展规划中,行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所发布的“1+6+2”政策体系,在顶层设计上体现了充分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对于推进行业高质量以及未来的科学发展都将发挥举纲张目、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而上一个取得如此效果的纲领性文件正是10年前的“卷烟上水平”。
历史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承接过往,又不断创新未来。10年前的“卷烟上水平”是对中国烟草古早发展的承接和创新,而“1+6+2”同样是在过去10年发展基础之上的更高远布局,是烟草行业未来10年甚至是下下个10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让我们带着过往的成绩,怀着对未来的可期,坚定地开启新一年,也开启下一个10年代的辉煌!